第十九章《三境界》

-

唐宋以降,評說詩詞的學者眾多及專著頗多,發表於20世紀初的《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評價著作,成為晚清以來最具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著作內容雖不多,但其精簡凝練的語言讓人耳目一新,有奉為詩詞鑒賞的圭臬傾向,是有益於人們提高詩詞鑒賞能力的佳作,更是喜好詩詞文學的朋友不可不讀的上乘之作。儘管《人間詞話》獨樹一幟,但是它依然在詩詞評論的大框架下,必然是在傳襲已久的詩詞評價體係基礎上而作的論述,因此可以見到很多前朝文學家們的詩詞評價論點,對糟粕的論點進行批評,對精華的論述繼承發展。王國維主要人生經曆處於清朝末期,即西學東進的時代,此時的文學大師無不衝破古老東方文化的藩籬,接收西進的歐美文化和美學思想,這部《人間詞話》便是王國維結合泰西美學思想,以另辟蹊徑的目光對中國古典文學所作的新解。

作為國學大師的王國維,始於清朝終於民國,身為漢族人的他,並未像同時代的文學巨匠一樣迅速轉變身份,或許是因為他得到了清遜帝宣統皇帝溥儀的青睞並在南書房行走,他喜歡以清朝遺民的身份自居。儘管溥儀是遜位的皇帝,但是其尊榮的身份在,因此在皇帝南書房行走,陪伴溥儀讀書是份尊榮的職業,後來宣統皇帝被軍閥驅逐出紫荊城,王國維引以為恥,更為讓人傷心的可能是失去了南書房行走、伴遜位天子讀書的尊貴職業。學問精深的王國維,倒不愁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王國維後來進入新成立的清華大學任教,是與梁啟超、陳寅恪等齊名的國學導師,桃李門生和弟子遍充文史界,至今還影響著人們對古典詩詞文學的研究,他著作甚豐,在教育、美學及古典戲曲等領域均有深厚的造詣,留下過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自是民國時期國學大師中響噹噹的人物。

首次聽到王國維這個學者,還是大學同學提及他的《人間詞話》這本書而得知,依稀記得同學富有感情的朗誦著“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那時並未引起我的注意,因為當時就冇聽說過王國維這個人,直至多年後偶然想起欣賞詩詞時,想到《人間詞話》來,於是開始細細品讀這部著作。第一次讀這部著作時,對於語言功底膚淺的自己來講,瞬間被其文字功底所折服,其語言雖短但用詞精煉簡潔,評價用語達到了入木三分的效果,認真細讀之後,甚是感覺自身文學素養有所提高,也順勢提升了詩詞鑒賞能力。第二次再讀《人間詞話》時,觀感並不佳,乃至無法入讀,於是明白到,品讀文學作品是需要心境的,要看自己的心境是否可與文學索要表達的情感相向,其次鑒賞古典文學,也是需要融合自己境遇的。

王國維不僅是國學大師,也是一位優秀的詞人,創作出一些優秀的詞作,如《蝶戀花·閱儘天涯離別苦》和《采桑子》,其中“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和“人生隻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便是他的名句。他的詞作成就也意指在境界上進行開拓創新,王國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文學理論便也是詞作的境界說,他在《人間詞話》中所著力強調的境界分為三種,分別引用了宋代詞人的作品進行評述。境界說在著作的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這三境界用語分別出自北宋太平宰相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詞人柳永的《鳳棲梧》和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想要理解王國維的境界說,需要深入賞析這三首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晏殊注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一境界用語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作者晏殊是北宋時期江西文人的代表,素有太平宰相之稱,也即他廁身首相之位時,是絕佳的太平盛世,而且他本人一生的境遇比較順遂,雖然也有貶謫的經曆,但都是很快就會回到權力中心,享受隨權力而來的榮華富貴,而且當時的皇帝宋仁宗也是對他信任有加。一生順遂的晏殊所作之詞多婉約柔情,作為神童身份被宋真宗欽點為進士出身的他,整個生命週期都處於蒸蒸日上的治世,自身的仕途儘管有波折,但基本上未遭遇政治的殘酷傾軋。或許他的人生較為順遂,所作之詞冇有鳴心中不平抑或抒發豪言壯語,反而多是閒愁之感,以描寫離恨別苦和感歎時光易逝居多,婉麗的風格貫穿一生,典型的享樂主義思想代表。在政治上的表現,晏殊即不像十足的保守派,但是對革新派也不是很認同,是個典型的求穩型政客,當年好友範仲淹以副相身份主持慶曆新政時,晏殊作為宰相並未發揮積極效用,對於交好的同僚遭受保守派抵製彈劾時,也不挺身而出為其辯護,隻想著獨善自身並保住權位,但是他處的時代就是好,和平盛世又無突出的黨爭,穩穩噹噹的做自己的太平官。

詞中的檻菊、蘭泣露、羅幕、朱戶等用語,說明晏殊所居的院子裏有菊花、綾羅綢緞似的窗簾、硃紅色的大門,絕對是豪門大戶,朱戶更是猶指大戶人家,隻有豪門大戶纔有酒肉臭的情況發生,說明晏殊創作此詞時,居住在豪華別院裏,極有可能是他在京城任職時的官邸豪苑。詞中朱戶與朱門意思相同,皆指大戶人家,這首詞中的朱戶或許是指閨房,即月光銀輝直到天剛剛亮時還照亮著房間,可是又無理的埋怨明月不諳離恨苦,說明作者描寫的主人公是處於徹夜無眠的惆悵狀態。愁苦是人類通性,廁身高位徜徉豪宅的晏殊,無需為養家餬口操心,甚有心情賞月,照樣感歎明月不知道其內心的離恨之苦,日夜為生活奔波的人儘管苦楚多,難有心情吟詩賞月,換作疲於奔波在溫飽線上的你我,必會羨慕晏殊的別致閒情,真是驗證了俗話,身在福中不知福之人,喜歡到處抒發富貴閒愁。

詞下闕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被王國維引用為人生第一境界,這幾句並非作者的首創,而是晏殊引用了漢代樂府詩《古相思曲》中

詩句“扶門切思君之囑,登高望斷天涯路”。這三句意思是,昨天夜裏的強勁西風凋落了綠樹,獨自登上高樓,望儘那消失在天涯的路,王國維將其理解為第一境界,大概是指成大事業、大學問者闖首關時的茫然無措,苦苦求索卻不得途徑的階段,抑或是麵對追求宏遠目標時,以孤家寡人的心態堅定信念不斷尋覓和探索,總之是一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階段。

最後兩句中,彩箋與尺素都是指書信的意思,也就是想要寄信都不知將要寄往哪裏,已經無從考證晏殊要想念遠方的朋友,還是心上人,或許隻是一種獨孤的托詞,與前麵的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相對應。詞中輕寒和西風之語,大概可判斷晏殊創作這首詞時應是深秋時節,提及秋天,中學期間的詩詞鑒賞課總會給出標準答案謂之“悲秋”,它常與“傷春”並用,隨著對詩詞的深入瞭解,傷春悲秋是評價詩詞的膚淺用語,不能否認悲秋是秋天裏文人常有的心緒,固然“西風凋碧樹”蘊含了悲秋意境,但是用悲秋來評價晏殊的這闕詞,猶如雞肋一般,不足以表達出作者在詞中賦予的真切情感。

“蝶戀花”是宋詞中常見的詞牌,喜歡詩詞的讀者也多半會喜歡這詞牌,也是創造出許多經典作品的詞牌,包括王國維本人也著有多首《蝶戀花》,它又稱“鳳棲梧”和“鵲踏枝”,不過讀者所看到的作品,多以蝶戀花呈現。在朗誦的感官上,“蝶戀花”不及“鳳棲梧”和“鵲踏枝”有韻味,對比這三個同詞牌的不同名稱,可知古人在取名方麵頗會講究。曾經就這詞牌名問詢過親朋好友,收到的答覆不儘相同,曾經有大學同學反問道:“小清新、宏大敘事、春意盎然,你會怎麽選”,可算是遇見對詞牌有過認真研究的“知音”,竟然可以用另類術語詮釋同一詞牌的不同名稱。就我個人傾向而言,覺得“鳳棲梧”和“鵲踏枝”更有意境,因此在第二境界的詞采用《鳳棲梧》表示,其次,前麵所提的王國維《蝶戀花》名句,便是引用馮延巳的《鵲踏枝》詞,總而言之,通俗簡單就用蝶戀花,高潔典雅就用“鳳棲梧”或“鵲踏枝”。

《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用語取自《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這首詞列為歐陽修所作,因為這首詞曾收錄至歐陽修的作品集中,在《全宋詞》又收錄為柳永之詞,故一般人認為係柳永所作,從詞作內容上看,倒也蠻符合柳永情詞王子的風格。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作流傳極廣,南宋文學家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載到,“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大街小巷都播放著他的歌曲,猶如當代的流行情歌,可見柳永詞在宋代時深受人們的喜愛,一方麵說明柳永詞通俗易懂盛行於市井巷陌,另一方麵證明瞭柳永詞傳播甚廣。出生官宦世家的他,仕途並不是很順遂,還曾經因為科舉失利自稱為白衣卿相,並發牢騷說到“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或許是因為科場失意,故而多留戀花街柳巷之中,混跡於青樓歌姬懷裏,於是深諳男女風情及女性心理特點,致使他創作的詞多描寫市民階層的愛情故事,猶如這首詞中最後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極像癡情人的特征描寫。柳永放蕩不羈的秉性,穿梭於秦樓楚館,自是與許多歌姬妓女熟悉,因此他的詞作多半有歌伎傳唱開來,他與諸多藝妓“亦師亦友”般,甚至有誇張的傳聞,柳永死後因缺錢埋葬,還得多虧歌妓好友合葬,這當然是人們臆造出來的,但足以表明柳永的詞深受當時歌妓們的喜愛和傳唱。

佇立在高樓上,細細的春風吹來,極目望遠有無儘的愁思,一種黯然**的傷春情緒油然而生,春草在夕陽的斜輝下,閃爍著一層朦朧似煙如霧的光色,冇有人會理解主人公登高遠眺的心情,本想儘情放縱一醉方休,飲酒時高歌一曲,強顏歡笑反而覺得毫無興致,日漸消瘦也不會覺得後悔,為了伊人,即使是變得一身憔悴也心甘情願。從這首詞大意可知,作者通過婉轉的藝術寫作手法,抒發了主人公的落魄感受和濃鬱的纏綿情思,情感誠摯深刻,成功的刻畫出主人公內心矢誌不渝的情感追求,想必王國維使用最後詞中最後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是,在探索人生目標時猶如為了伊人一般,即使衣帶漸寬、身心憔悴也在所不惜,秉持堅韌而執著的精神。最後兩句,深受年輕男女們的喜歡,是青春期學生們用以表達愛情,也是追求愛情時,抒發愛慕之意的經典用語,追求美好的愛情也是崇高的,王國維先生化用它為追求遠大的理想目標,亦是恰如其分。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擁有過美好愛情滋潤時光的人,內心深處烙印了世間最美妙的情感,自會有助於追求宏偉理想,甚是覺得愛情和人生理想應該為相得益彰的兩件事,世間至美的愛情都不曾體驗過,何如談起人生理想,因此,王國維的第二境界正如詞句中所言,矢誌不渝的追求理想猶如為伊人憔悴終不悔。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境界用語取自南宋詞人的傳世佳作《青玉案·元夕》,元夕即今日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因此這首詞是作者在元宵節看到熱鬨景象後有感而發的作品,可以說是描寫元宵節的絕世佳作。辛棄疾是宋詞中少有的豪放派,他的懷古類詞作多以豪放風格呈現,也有多首婉約風格的佳作,而這首詞明顯具有婉約的傾向。作者創作這首詞時,正直南宋朝廷的主和派占上風,而辛棄疾是帶有強烈收複故土情感的南歸人,即辛棄疾是從北方的金國領土迴歸南宋的,在政治氛圍處於主和的背景下,辛棄疾的強烈報國之心無法得到朝廷的首肯,他的文武才能也得不到有效佈施,因此他創作這首詞時,境遇同比而言是處於不佳的狀態,因此才如王國維所言“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不平而鳴的辛棄疾創作出這首絕世經典佳作,尤其是王國維引用為第三境界的幾句,傳唱甚廣。

詞上闕極力渲染了元宵節這天晚上絢麗多彩的熱鬨畫麵,元宵節晚上,像春風吹開了千樹銀花,滿天的星星像雨滴班落下,富貴人家坐著豪華的馬車,香氣四溢,笙簫交響傳來動聽的聲音,在明月的照耀下,舞動著魚龍彩燈,猶如整夜在魚龍鬨海。傳統文化中,在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全國各地一般都有特色的慶祝活動,如有些地方舉行廟會,有些地方舉辦戲劇演出,有些地方遊街舞獅等,是一年中最為熱鬨的時候,辛棄疾的這首詞證明元宵節是達到千年以上的傳統佳節且是全民歡騰的佳節。詞的下闕描寫主人公在人群裏尋找意中人,觀賞元宵舞會的女子們打扮的如花似玉,頭髮上插滿蛾兒雪柳,笑語盈盈的走過去,飄灑一路的沁人心脾的香氣,主人公焦急的要尋找她,在萬人空巷的人群中怎麽也找不到他,然而在突然間回眸一看時,不經意發現他卻在燈光稀疏昏暗的地方,發現了她。

百度搜尋引擎或百度百科,是當前國內重要的搜尋資料的平台,公司也是國內重要的互聯網公司,取“百度”之名,而不取千度或萬度,想必離不開辛棄疾的這首詞所表達的意境,或許百度公司創立初衷及經營哲學,恰如詞中尋他千百度的韻味內涵。德國有款在國內很受歡迎的騎車,品牌謂之寶馬,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與辛棄疾詞作“寶馬雕車香滿路”有關,不得而知,想必這家德國公司在取中文名時,想必參考過辛棄疾這首詞,畢竟這“寶馬雕車香滿路”也確實涵蓋了富貴人家豪華出行的意思,寶馬雕車的受眾群體也主要為中上階層,很是符合詞作所述的特質。

詞中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被王國維引用為第三境界,而且是作為最高境界,應該是說明苦苦追求而不得抑或強求不來的時刻,反而會在不經意間偶然得到,不過這偶然獲得的,必定是經過苦苦追尋的結果,也即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在不經意時獲取所追求的結果時,是經曆過長時間積累的,即曆經望儘天涯路和衣帶漸寬的過程。在幾萬首宋詞中,找出三首詞的語句評價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必經的三種境界,不得不承認王國維的用功之深,也說明瞭,要想真正的成就一番事業或者創作出經典著作,功力必深才行,不是背誦過幾百首詩詞就學創作詩句那麽簡單。這首詞的聲名鵲起,想必離不開王國維的三境界的論說,有人會認為辛棄疾的這首詞渾然天成,即使王國維未發掘它的美,也會被其他學者發現,但不可否認的是,每每談及辛棄疾的這首詞,總是圍繞著王國維評價其為最高境界論述而展開。

人生三境界說,接觸的最為原始的版本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或者為見水是水、見水不是水、見水還是水,這個境界說是出自宋代佛家禪師的論述。對這三境界的理解大致為:第一境界,人初始認識這個世界是很純粹的,看到什麽是什麽;第二境界,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曆的增多,遇到無數的困難和挫折,曆經世事艱難後,發現人世間不像原本想象的那麽簡單,進而不再相信眼見為實,不再輕易相信眼前靜止的山不隻是山,流動的水不僅僅是水;第三境界,年齡漸長到一定層次,經過第二境界後,苦苦追尋不得,或者得到後就索然無趣,像是理解了世事抑或看透了很多世事,對人世間尊重其自然無為的態度,最後達到返璞歸真的狀態抑或理解人間的啼笑皆非。

禪師從悟道的角度來闡述人生三境界,王國維從大事業、大學問的維度理解人生三境界,未來或許有人會從宗教哲學角度提出三境界論,不管是怎麽樣的人生三境界論,他總體是為人生議題服務的,也即不能脫離塵世之人要麵對的生命體驗。從語言學角度看來,王國維的三境界論,自是技高一籌,而且相比禪師的三境界論更具有個人色彩,也即有意境很多,這也是王國維評價詩詞時的標尺,以詩詞呈現的意境為尊,也是評價成事者的一杆稱。就適用範圍角度看,禪師的三境界說是麵向所有世人的,更多的是人們對社會人情世故的理解和生活態度,而王國維的三境界論,麵向的應該是指特定的群體,畢竟他在評說中,是成事業、大學問者所必經的三境界,對於大部分世人,是無法成就一番事業或學問的,生命高度早已在出生時便會定型七七八八。王國維境界論的受眾是士大夫階層,不過百年後的今天,大部分普通人也可深刻領會他的三境界學說,能以他的三境界論參詳自己追求事業或做學問的經曆,第一境界便是在尋找人生意義的路途中,理解人生目標過程中“望儘天涯路”的孤獨感,第二境界是堅貞不渝的追求目標,憔悴不堪、衣帶漸寬亦認為值得,第三境界也即超越了夢寐以求的心態,積思頓悟後的如釋重負之感,以求隨緣而至的胸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