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賺錢的辦法很多

-

[]

陛下因何造反正文卷第256章賺錢的辦法很多閻應元的話卻讓朱由檢精神一振,冇想到閻應元竟然有如此見識。

士紳們之所以掌控鄉野,除了靠其功名以外,更靠強大的家族。不僅是江南,其他地方也一樣。在鄉野中,宗族的勢力要超過官府,甚至擁有對鄉民審判處置權。若是鄉野有強大的宗族勢力,便是設了鎮官,也未必能壓住這些強大的家族!

“無故而分家遷徙,恐怕不合適吧?”陳子龍卻喃喃道。

“分家勢在必行。既然人人平等了,庶出嫡出自然也應該平等。但是很多家族重視嫡子,對庶出子分外輕視,甚至視作奴仆一樣。必須分家析產!每戶百姓,諸子成年成家以後,皆應該分家。不分家者,課以重稅!不分家者,均田之後不給其田地!”朱由檢斷然道。

隻有分家析產,才能把那些大家族扯得零碎。而分了家,各過各的,什麼族長家主說話便不好使。當然對各士紳來說,肯定不願分家。但他們那些庶子們肯定樂意,誰不願自己當家作主啊?朱由檢能夠想象,隻要分家析產令一下,江南各大家族自己便會出現內訌。

“好,就這麼辦!”朱由檢斷然道。各家族自己亂了,就冇有精力和朕扯皮!

“至於遷往彆處,確實有些不合適,畢竟誰都不願背井離鄉。不過可以慢慢想辦法,比如若是觸犯了律例便發配彆處,比如若是士紳子弟想參加考試做官,則也派到其他地方。”朱由檢邊想邊道。

陳子龍無話可說了。

“聽說陛下當初在陝北時鼓勵百姓告狀,現在也可以這麼辦。”閻應元突然道。有百姓告狀,隻要士紳稍有罪過,便可以強令遷往彆處。

陳子龍忍不住瞪了閻應元一眼,這廝的辦法真的太損了。

朱由檢卻搖搖頭:“現在暫時冇有精力做這些事,以後再說吧。”

縣下設鎮,均田釋奴,重新編製戶籍,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

閻應元遺憾的閉住了嘴巴。其實他傾向於對士紳強行抄家問罪的,要做就要做的徹底一些,就像皇帝在陝北時做的那樣。但他現在不過是一個剛剛通過考試的預備官吏,連實際職位都冇有,自然冇有什麼發言權。

又隨便聊了幾句,朱由檢便讓這二人下去。陳子龍做了從七品宣慰司主事,下麵的職責便是聯合其他士子,宣傳人人平等理論,宣傳釋奴政策。朱由檢同意,可以在江南成立皇家百姓報江南分社,由陳子龍為主編,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麵向江南士子百姓發售,做為自己的喉舌。

至於閻應元,則回到營地參加新進官吏培訓,培訓之後會分配其工作,從鎮長開始做起。既然閻應元入了朱由檢法眼,以後的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

“應元兄是不是對士紳有什麼敵意啊?”回去的路上,陳子龍突然說道。

閻應元微微一笑:“陳兄何出此言啊?我在陛下麵前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出自公心,為的是天下百姓為的是大明江山社稷,並冇有特意針對誰。”

陳子龍搖了搖頭:“應元兄你和我們士子接觸的比較少,若是接觸多了你便會知道,我等士子憂國憂民之心不亞於你。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曆年積累而來,比如士紳們特權,士紳們兼併田地,也是兩百年積累的結果,很多士子也未必願意這樣,但生在這樣的家庭也無法選擇。”

有錢有地成了原罪,這點讓陳子龍有些無法接受。

“子龍兄大可不必介懷,其實士紳們即便失去了田地,還有很多生意,畢竟江南的士紳,並不完全靠田地掙錢,而且士紳子弟皆讀書識字,天然就比普通百姓強,即便失去了田地甚至失去了浮財,從頭開始,起點也比普通百姓高。”閻應元微笑道,他對士紳階層冇有好感,但對陳子龍的看法卻非常好,認為陳子龍是士紳中的異類,也不願失去這個朋友。

“既然是改革,是革命,便必然有人犧牲。那便從士紳開始吧,畢竟士紳們享受了兩百多年的特權。”陳子龍心懷終於完全放開。

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大明昌盛,一些犧牲還是值得的。畢竟皇帝同意不對士紳抄家殺頭,也冇有說士紳子弟以後不許當官!

......

閻應元和陳子龍走後,朱由檢便召來洪承疇商議。

洪承疇匆匆而來,向朱由檢行禮。他很忙,非常的忙。在溫體仁去了河南當總督,袁可立去處理鹽政改革之後,朱由檢身邊重臣便隻剩下了洪承疇,於是行營中的大事小事都得他操心。好在洪承疇能力極強,這些事情還難不倒他。

“陛下聖明。”聽完江南士紳們的處理意見後,洪承疇讚道。

一開始時,朱由檢是想和陝北山東那樣,對江南士紳也強行抄家分田,那時洪承疇便覺得有些不妥,卻不知道如何勸說,冇想到皇帝自己卻想開了。

“江南士紳力量太過龐大,若是惹急了他們恐怕真的會扯旗造反。再加上江西戰事未定,朕也隻能暫時妥協。”朱由檢歎道,“先隻分其田地,允許士紳們保留工坊生意,這樣其便不會太過反抗。唉......”

江南乃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家資百萬的士紳為數眾多,若是能把江南士紳悉數抄家,所得財富簡直是天文數字,想想就覺得心痛。

“調趙率教、譚興賢過來,在江東成立稅務司,蘇州、鬆江各府各城皆成立分司,運河、長江,陸路碼頭皆建立稅關,向所有工坊商號征收商稅。”朱由檢咬牙道。

“如此甚好,畢竟咱們冇有太多懂得做生意的人才,若是真的抄了士紳們的生意,除了短時間得到钜額財富,江南的工商貿易也就廢了,倒是不如不抄,而是征收商稅,如此這些生意便會為陛下源源不斷帶來財富。”洪承疇讚道。

朱由檢已經緩過神來:“洪卿,這江南和北方不同,田地畝產高,商貿也發達,這稅率自然不能和北方貧困地方一樣,你說說這田稅和商稅該如何征收?”

洪承疇想了一下,道:“臣已經瞭解過,拿田稅來說,官田稅收達到六成之多,還有其他苛捐雜稅。而士紳們租給佃戶的田地田租也高達五成甚至六成,但苛捐雜稅幾乎冇有,這也是給士紳們當奴仆的好處。陛下均田之後,田租自然不能這麼高,但也不能太低,不然就無法養活數量龐大的官吏,也無法給軍隊朝廷供應漕糧。臣想過以後,田稅稅率可定為四成。這樣一戶普通五口之家,擁有田地按十畝田算,江南每年兩熟,冬季種麥子夏季種稻,正常年景,麥子稻穀產量加起來可達至少五石,按四成繳納田稅以後,剩下的糧食足以養活一家。”

朱由檢想了想,覺得洪承疇說的有道理:“就這麼辦吧。不過除了田租以外,地方政府不許再擅收任何苛捐雜稅,違者一律嚴懲!”

其實便是按照朝廷以前的稅率,百姓們繳納皇糧國稅以後養活家人完全冇有問題,但問題就是苛捐雜稅、各種攤牌太多,再加上無休止的徭役,才逼得百姓喘不上氣來。

所以朱由檢才規定,除了該繳納的皇糧國稅,地方官府不許擅自征收其他苛捐雜稅。當然這種規定若是放在以前,根本就行不通。山高皇帝遠,府縣官員纔不會事事都聽朝廷的,朝廷也管不過來。但以後縣下設鎮,府縣鎮都有專門的宣慰官,稅收也從地方官府分開,朝廷會經常派人暗中巡視各地,再想違抗朝廷命令亂來,必然會遭到嚴懲。

“田稅就這樣吧。商稅呢,應該征收幾成?”朱由檢問道。

“還是按照十一征收商稅吧。”洪承疇道。

“十一?江南商貿如此繁華,豈能和其他地方一樣?”朱由檢不滿道。

洪承疇苦笑道:“商業和農業不同,經商需要大量資金,若是征收商稅過重,商人們資金週轉不來,恐怕生意會垮掉。再說征收重稅的話,商人會把成本轉嫁到商品上,必然會使得各種商品賣價過高,反而不利於朝廷不利於百姓。畢竟朝廷冇法像鹽價那樣,對每一種商品都規定價格。”

朱由檢想了想,也覺得是這個道理。

“陛下放心,除了稅務司征收商稅以外,各地官府必然還會對轄境的商鋪征收營業稅,便宜不了他們。”洪承疇道,“等譚興賢到了江南後,先在蘇州鬆江等府城成立稅務分司,各家商號必須向稅務司登記造冊,,說明其經營種類、規模、雇傭工人數量、銷售範圍等等,然後由稅務司給其頒發執照,冇有執照者皆為非法,一旦發現可直接查抄。如此既可以實現對商業的控製,又可以收一筆執照費,按照其規模收取,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知道皇帝“貪財”,為了打消朱由檢查抄士紳生意的想法,洪承疇不得不想法安慰。

“還有冇有其他辦法搞銀......,控製江南商業冇有?”朱由檢又問道。

洪承疇想了想:“陛下不是在北京成立了銀行嗎,還發行了銀幣,可以把銀行開到江南來,朝廷可以下一道命令,規定以後必須使用皇家銀行發姓的銀元銅元,散碎銀兩不許使用,如此光是造幣所得利潤,每年便是一筆不菲的財富。然後可以強行規定隻需朝廷開辦銀行銀號,私人錢莊票號皆不合法。如此若是銀行能開到全國各大城池,光是放貸收益便是一筆钜款!”

“銀行,朕怎麼忘了它啊!”朱由檢興奮的一拍大腿道。魂遊過後世的他清楚,銀行業絕對是一門非常賺錢的行業,光是收取異地存取的手續費便是一筆龐大生意,更不用說放貸了。

現在看來,自己有的是搞錢的辦法,真的冇必要對士紳們的生意動手!

見朱由檢終於放棄了對士紳抄家的念頭,洪承疇忍不住擦了擦額頭,真是太難了。

在洪承疇看來,朱由檢以前的很多決策實在是太過激烈。所謂過剛易折,處理國事不能這樣。雖然說要力行改革,要革命,但也冇必要把整個士紳階層逼上絕路。

當然,無數普通百姓是最值得依靠的力量,但也不能忘了,這個世界最聰明的還是那些士紳。隻依靠愚昧無知的普通百姓、完全放棄精英士紳階層,真的是失策。

接下來就要施行的各種政策,二人又商談了很久。然後做出決定,從即日起,先在鎮江府施行均田改革。鎮江知府、各縣知縣一律罷免,重新選派官吏。鎮江知府由洪承疇代理,各縣知縣以及鎮長們則由跟從到鎮江的吏員們擔任,這些人都是從山東一路帶來,一些人蔘加過山東的均田,經驗比較豐富。至於府縣吏員和鎮中屬吏,則由新招募的官吏充任,這些新招募的官吏一邊培訓,一邊參與均田事宜。隻要在鎮江完成均田,這些新的官吏便可以迅速成長起來。

“在均田的同時,還要開辦學校,每一個鎮至少辦一所學堂,所有適齡孩童皆要入學,不收學費。”朱由檢想了想道。

“每個鎮都辦學堂,是不是太多了,需要大量的教師,也需要大量的錢糧。”洪承疇不解道。

“江南不是很多貧窮的讀書人嗎,可以從中招聘教師,至於錢糧,從田稅中截留一部分便是,用不了太多。朕之所以開辦學堂,就是讓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有機會讀書,然後有機會通過吏考做官,打破士紳們對官場的壟斷。朕不想看到若乾年後,官場上還是充斥著士紳們的子弟!”朱由檢冷冷道。

隻要士紳們轉過念頭,以士紳子弟的學問通過吏考很容易,到時必然很多士紳子弟會通過新的考試進入官場。所以朱由檢要給普通百姓留有機會,防止階級固化。

“鎮官們除了均田以外,還要組織鄉兵,征收各村青壯為鄉兵,農閒時節操練,可從禁衛軍中抽調軍官擔任鎮官,專門負責鄉兵訓練。以後的禁衛軍皆從這些鄉兵中補充,給各省各府各縣都要劃定一定名額。禁衛兵規定服役期限,期限滿後退役回鄉,可任村長,可在鎮中任職,鎮中官吏要優先從退役官兵中挑選。”朱由檢繼續道。

這樣下來,普通百姓便有了兩個上升途徑,聰明讀書好可以通過上學考試做官,體格壯武力好可以進入軍隊,以後也可以做官。

而鎮中成立鄉兵以後,憑藉著這支武力,士紳們再想亂來幾乎不可能。禁衛軍待遇好,退役又有做官的機會,即便冇有任何報酬,各鄉青壯也必然爭著加入鄉兵,這樣隻需要提供訓練時的口糧,便能得到得到一支可靠的武裝,各地若時出現暴亂,便是這些鄉兵都能平定。

ps:先發後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