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

[]

陛下因何造反

短短時間,紅巾軍迅速發展壯大,占據了十多個州縣的地盤,紅娘子麾下軍隊超過十萬。然而紅巾軍的管理非常的粗放,根本就冇法做到有效控製所占地盤。

紅娘子和她的老兄弟都是跑江湖出身,根本就不懂得管理民政。而因為對士紳抄家殺戮,各地士紳讀書人也不願投靠紅巾軍。僅僅有一些胥吏出於投機心理願意歸附,皆得到了重用,被委任為地方官。而這些胥吏自然不是什麼好東西,當官之後趁機上下其手,貪汙勒索,甚至連紅巾軍的將領都被拉下水,紅娘子竟無法察覺。

總而言之,此時的紅巾軍和流寇差不多,隻不過比流寇軍紀要好一些,但也僅此而已。隊伍雖然規模非常大,占的地盤也多,但一切都很粗放。

而出走的李岩兄弟選擇卻和紅娘子不同。

從一開始,李岩對自己接下來的動作便有規劃。

他的造反即是被逼,也有很大部分是出自心底的渴望。

他是舉人,但學問卻不是很紮實,和侯方域等人相比非常的平庸,考取進士的希望很小,即便能考上還不知道要等到多少年之後。大明進士的錄取率大概三十中錄取一個,很多人考了一輩子也考不中進士,李岩感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仕途無望,要想做官的話也不是不行,去吏部報名排隊,再花些銀子,也能當官,不過卻隻能做主簿教諭這樣的佐輔雜官,做一輩子頂多混個知縣,這完全滿足不了李岩的野心。

李岩四書五經讀的不行,卻看過不少雜書,自負是一時之傑,不願一生平平庸庸的活過。而現在,讓他看到了做大事的極好機會。

皇帝無道,屠戮搶掠士人,已然為天下士子側目。地方士紳官吏,對皇帝皆恐懼萬分,皆厭惡非常。隻不過大明二百年的威嚴尚在,皇帝平定遼東蒙古的威風尚在,冇人敢公然反對。

然而現在的大明並不太平,和煌煌武功相對的是民不聊生。山東、河南,湖廣,乃是江浙,大明各省皆災旱連連,普通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起義造反此起彼伏。

和和其他地方相比,河南百姓過得尤其的差,畢竟河南的藩王宗室數量最多。

這種情形,讓李岩彷彿看到了漢末、唐末,以及元末,這是王朝末年,這是末世的節奏啊!

所以李岩才下定決心造反!

當然,聰明如他,自然不會讓自己成為朝廷大軍進攻的靶子,所以才煽動紅巾軍分兵四掠,煽動紅娘子進軍汝南。他希望先把河南整個攪亂,讓整個河南到到處都是義軍,然後自己在悄然舉事,默默壯大實力,等待機會。

從古自今,成功的都不是最先舉事者,從來都是後來居上。劉邦如是,本朝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

所以,離開紅娘子是註定的,便是冇有林九川之事,也會有其他藉口!

離開太康之後,李岩率軍一路西行,冇有打任何旗幟旗幟。因為輕車簡行,因為部下皆是自己族人鄉親,冇有任何掣肘,因為攜帶了足夠的軍糧,行軍速度極快,數日後便到了臨潁。

李岩派自己弟弟帶人先行喬裝進入臨潁,然後帶著五百軍隊迅速抵達臨潁城外,然後纔打出紅巾軍旗號。是的,這廝還打著紅巾軍大旗,冇有選擇易幟,這樣便可把禍水往紅娘子身上推。

因為一路上冇有殺戮搶劫,臨潁城竟然不知道有反賊過來,城池輕易被李岩攻下。

然後便是開倉放糧,擴充軍隊。

對本地士紳,李岩很客氣,凡是願意歸附他的皆放過,而若是不肯從賊,則一律抄家。畢竟他再是士紳一員,也要養軍,冇有錢糧哪能行?

不過即便有了錢糧,李岩也冇有像紅娘子那樣大肆擴充軍隊,而隻挑選了青壯貧民從軍,把軍隊擴充到兩千餘人,便離開了臨潁,從葉縣進入到了南陽府境內。

李岩的目的地便是豫西的山區,他要在豫西南山區建立自己地盤,然後以豫西山區為根基,攻略河南。而若是朝廷大軍來剿打不過,則可向南進入荊襄。

進入南陽府後,李岩便公然打出紅巾軍大旗,“快快開門迎紅巾,紅巾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下,開倉放糧的誘惑下,使得豫西百姓紛紛來歸附,輕鬆打下了葉縣魯山縣等地。

然後李岩冇有再盲目的擴充地盤,而是以兩縣為根基,開始編練軍隊,等待官軍來剿。一路數百裡的行軍,連續攻占數個城池,嚴格的訓練之下,這支軍隊已經非剛起事時能比,李岩相信自己的軍隊已經不弱於官軍。

最先來攻的是南陽的軍隊,李岩使出詐敗戰術,派弟弟李牟率領一支軍隊引誘官軍,自己率人埋伏,輕鬆擊敗了官軍。五千南陽軍隊,被殺的大敗,俘虜了一千多,這些俘虜儘數被李岩編入軍中,實力又增加了一大截。

然後李岩趁機率軍進攻,打下了裕州、南召等縣,兵鋒直到南陽城下。

南陽城中,聞聽反賊來攻,唐王朱聿鍵拿出王府錢糧,召集南陽城青壯守城,並親自登上城牆防守。

在朱聿鍵的帶動下,在錢糧的刺激下,南陽守軍士氣很高。李岩進攻了數次,皆無法攻入城中。連開倉放糧的口號都不好使了。朱聿鍵甚至要親自率領軍隊出城襲擊反賊,卻被南陽知府商允誠勸住。朱聿鍵雖然是藩王,但並無領兵的權力,也就隻能做罷。

打不下南陽,讓李岩很是失落。若是能打下南陽,裡麵的錢糧財富足以讓他擴充十萬大軍!

拿下南陽,便能占據富裕的南陽盆地,向南可攻略荊州襄陽,讓李岩如何不動心。

無奈之下,李岩隻能退兵向北,先攻略汝州,決心把豫西山區拿下來再說。

而此時的豫西山區,到處都是反賊,嵩縣、盧氏、欒川皆有人造反。不過這些反賊都是一些烏合之眾,根本冇法和李岩的部下相比。

輕鬆吞併數支反賊之後,李岩的部下擴充到了三萬多人。不過李岩冇有再試圖去攻打南陽,而是龜縮在山中,默默的種田練軍,等待著機會。

豫西山區多礦山,而礦工遭受礦主和官府的雙重壓迫,日子過得比農民都不如,民怨沸騰,正是招納礦工擴大隊伍的好時機。礦工組織性比農民強,是最好的士兵人選,而且豫西鐵礦煤礦銅礦都有,正是打造武器編練軍隊的好地方!

李岩相信,隻要給自己一年時間,自己便能在豫西編練數萬強軍,到時便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但是自己能有一年時間嗎?

紅娘子的紅巾軍已經占了整個汝南府,開封府、河南府、歸德府,乃至黃河北岸的懷慶府、衛輝府到處都有人造反。然而那平北候張世澤卻冇有一點動靜,並冇有出兵平叛,讓李岩有些不安。

李岩相信,不管是平北候張世澤,還是正在南巡途中的皇帝,都不可能任由義軍肆虐河南,必然會派兵平叛。

不過豫西這裡實在有些訊息閉塞,李岩能得到的訊息也隻是從繳獲的官府邸報中知道,對大明各地的情形不儘瞭解。他派出的探子也隻能打探到周圍的情報。

河南大亂,其他省份也應該亂了吧?李岩暗暗想到。

皇帝南巡,南巡路上的地方官吏,淮安鳳陽揚州乃至蘇鬆等地的士紳,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天下士紳,豈會任由皇帝如此橫向霸道而冇有任何動靜?

根本不可能嘛!

......

開封城,麵對反賊四起的河南形勢,張世澤一臉的懵逼。

張世澤奉命來當河南總兵,肩負著宗室改製的重任。他原本想著先到開封城,先對周王一係宗室進行改製。誰知道途徑考城的時候,突然有人攔路告狀,狀告考城士紳周某霸占土地強搶民女,狀告考城知縣袒護士紳草菅人命。

麵對這種情形,張世澤自然冇法不聞不問,而且考城距離開封也就一百多裡,張世澤想著藉著在考城查案之機,設法牽連到周王府身上,也好迅速打開局麵。

張世澤進入考城以後,先以錦衣衛的名義拿下了考城知縣,開始查案。至於錦衣衛有冇有權力拿下地方官員,他自然不管。手中有兵,又有皇帝的支援,拿下一個小小知縣又算什麼?

藉著查案,很快便讓張世澤找到了牽連周王的辦法。

周王封在開封府兩百多年,占據了太多的田地,考城自然也有周王府的田地。

據查,四年前,皇帝派禦史來開封進行宗藩改製,清丈周王府非法兼併的田地時,周王眼看不妙,把很多田地低價賣給了很多士紳。比如在考城,便把兩千多畝田地賣給了周舉人。

查獲這個事情以後,張世澤欣喜若狂,終於有了對付周王的辦法。

雖然他是河南總兵,是平北候,但畢竟麵對的是一個藩王,論地位要高於他,冇有直接證據,想對付周王便冇有藉口。

留下了一些人,清理考城官府,查抄士紳官吏之家,安排帶來的人進入考城縣衙充當官吏,再成立清田司和巡察司,一切都按照規製行事。

而張世澤自己,則帶著大隊人馬繼續趕往開封。

誰知道剛到開封城,還冇來得及動手,便聽到了杞縣有百姓造反的訊息。反賊竟然達數萬,已經攻下了杞縣縣城。

“侯爺,快出兵平亂吧!”兵備道郭必進請求道。

“你是開封兵備道,現在開封府出現了反賊,便由你帶兵平叛吧。”張世澤淡淡道。

“反賊太多,開封守軍久不訓練,缺糧欠餉,根本冇法去剿啊。侯爺您麾下的禁衛軍戰力非凡,剿賊平叛自然輕而易舉,還是請侯爺帶兵平叛吧。”郭必進謙遜道。

張世澤皺起了眉頭:“郭大人你是兵備道,有平叛之責,開封的軍隊人數有兩萬多,難道連區區反賊都對付不了?本侯初來咋到,還是郭大人去平亂吧。”

張世澤知道自己的任務是改革宗藩製度,是要清查周王府田地,自然不願去平亂。

見張世澤堅持,郭必進也冇有辦法。他雖然是文官,是兵備道,按道理來說能夠節製總兵這樣的武將,但是張世澤不是普通的總兵,而是堂堂軍功侯,地位便遠在他之上。

於是郭必進便召集開封城內的軍隊,磨磨蹭蹭帶兵出發了。誰知道剛出城,還冇等到達朱仙鎮,軍隊便停了下來,官兵鼓譟要餉,原來開封的軍隊欠餉已經達一年之久。

郭必進無奈,親自返回了開封城,召集開封知府及所屬祥符知縣等官員,商量征集錢糧之事。身為河南總兵,張世澤也被邀請參加會議。

於是,張世澤便在會上看到了各種扯皮,各個官員都叫苦,說冇有銀子,開封府庫冇銀子,祥符縣庫也冇銀子。召集城內士紳捐獻,士紳們也都叫苦,耗費了半天口舌,隻弄到了五千兩銀子。

兩萬大軍,這五千兩銀子官什麼用?

.......

“侯爺,快出兵平亂吧!”兵備道郭必進請求道。

“你是開封兵備道,現在開封府出現了反賊,便由你帶兵平叛吧。”張世澤淡淡道。

“反賊太多,開封守軍久不訓練,缺糧欠餉,根本冇法去剿啊。侯爺您麾下的禁衛軍戰力非凡,剿賊平叛自然輕而易舉,還是請侯爺帶兵平叛吧。”郭必進謙遜道。

張世澤皺起了眉頭:“郭大人你是兵備道,有平叛之責,開封的軍隊人數有兩萬多,難道連區區反賊都對付不了?本侯初來咋到,還是郭大人去平亂吧。”

張世澤知道自己的任務是改革宗藩製度,是要清查周王府田地,自然不願去平亂。

見張世澤堅持,郭必進也冇有辦法。他雖然是文官,是兵備道,按道理來說能夠節製總兵這樣的武將,但是張世澤不是普通的總兵,而是堂堂軍功侯,地位便遠在他之上。

於是郭必進便召集開封城內的軍隊,磨磨蹭蹭帶兵出發了。誰知道剛出城,還冇等到達朱仙鎮,軍隊便停了下來,官兵鼓譟要餉,原來開封的軍隊欠餉已經達一年之久。

郭必進無奈,親自返回了開封城,召集開封知府及所屬祥符知縣等官員,商量征集錢糧之事。身為河南總兵,張世澤也被邀請參加會議。

於是,張世澤便在會上看到了各種扯皮,各個官員都叫苦,說冇有銀子,開封府庫冇銀子,祥符縣庫也冇銀子。召集城內士紳捐獻,士紳們也都叫苦,耗費了半天口舌,隻弄到了五千兩銀子。

兩萬大軍,這五千兩銀子官什麼用?

-